01
γδ T细胞疗法的定义
γδT细胞发现于1984年,主要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起桥梁作用。γδT细胞占T细胞群体的0.5%~5%,其TCR由γ链和δ链组成,主要存在于上皮和粘膜组织,比如皮肤、肠道等。
γδT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一个特殊亚群,虽然它在人体循环T细胞中占比很少,却有着不可小觑的能力。与常见的αβT细胞不同,γδT细胞就像免疫系统中的“特种兵”,能以不依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(MHC)的方式识别肿瘤抗原。这意味着它无需像αβ T细胞那样,等待抗原被MHC加工和呈递后才发起攻击,能够更迅速地对肿瘤细胞做出反应,直接识别并消灭它们。而且,γδT细胞还具备强大的细胞毒性,能通过释放穿孔素、颗粒酶等物质直接裂解肿瘤细胞,同时还能分泌细胞因子,调节肿瘤微环境,激活其他免疫细胞,共同对抗癌症。
02
核心功能与抗肿瘤机制
直接杀伤肿瘤细胞
通过NKG2D受体识别肿瘤细胞表面应激蛋白(如MICA/B、ULBP),诱导凋亡。
分泌穿孔素、颗粒酶B等细胞毒性分子,直接溶解肿瘤细胞。
免疫调节作用
分泌IFN-γ、TNF-α等细胞因子,激活树突细胞和CD8⁺ T细胞,重塑免疫微环境。
通过CCL5-CCR5轴募集更多免疫细胞浸润肿瘤。
抗原呈递能力
部分γδ T细胞可表达MHC-II类分子,直接向CD4⁺ T细胞呈递肿瘤抗原,启动适应性免疫。
△ γδ 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
03
独特治疗优势
优势 |
说明 |
无需MHC限制 |
可靶向MHC下调的肿瘤(如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),克服常见免疫逃逸。 |
低移植物抗宿主病风险 |
同种异体移植时不易引发GvHD,安全性高。 |
双效免疫激活 |
兼具直接杀伤与免疫调节功能,对抗“冷肿瘤”。 |
实体瘤渗透性强 |
天然富集于上皮组织(如肠道、肺),对实体瘤具组织趋向性。 |
04
国外临床研究突破性进展
血液肿瘤:100%完全缓解率
INB-100疗法(IN8bio公司):针对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(AML)患者,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γδ T细胞。
中位随访20.1个月:100%患者(10/10)保持完全缓解,无复发;1年总生存率100%。
安全性:无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(CRS)或神经毒性报告。
实体瘤:结直肠癌与黑色素瘤
光敏外泌体疗法(香港大学):
将γδ T细胞外泌体与光敏剂Ce6结合,精准靶向黑色素瘤,抑制肿瘤生长并激活长期免疫记忆。
Delta One T(DOT)疗法(葡萄牙团队):
通过丁酸盐上调肿瘤NKG2D配体 + 抗PD-1/抗TIGIT双阻断,显著增强对微卫星稳定型(MSS)结直肠癌的杀伤,小鼠肿瘤体积缩小至1/52。
阿尔茨海默病应用
SNK01疗法(NKGen公司):自体NK细胞疗法(与γδ T共享机制)使90%患者认知功能稳定或改善,显著降低脑脊液中的神经炎症因子。
05
国内创新研究进展
工程化改造技术领先
北京大学团队:开发化学-代谢锚定技术,将抗PD-L1纳米抗体偶联至γδ T细胞表面(aPD-L1-γδ T),显著提升对卵巢癌的靶向杀伤效率,并诱导肿瘤细胞焦亡。
浙江大学张进团队:在《Nature Biotechnology》发表综述,系统提出γδ T细胞联合CAR工程、细胞因子武装的策略,并倡导“多免疫细胞协同疗法”应对实体瘤。
临床转化加速
多家机构推进γδ T细胞治疗肝癌、胰腺癌的临床试验,重点突破实体瘤微环境抑制难题。
γδ T细胞疗法凭借其独特机制与低毒性,已成为攻克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的新希望。国内外研究正通过工程化改造与联合策略突破瓶颈,未来有望重塑肿瘤免疫治疗格局。